Kossel-Lewis 化学键合方法
Kossel-Lewis 化学键合方法是理解原子如何结合形成分子的重要概念之一。该理论强调了电子在形成或断裂键中的作用,并旨在解释原子如何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通常称为八隅体构型。让我们详细讨论这一方法。
历史背景
在20世纪初,化学家Walter Kossel和Gilbert N. Lewis分别提出了围绕电子的化学键合理论。他们观察到,原子在达到类似于惰性气体的稳定电子构型时,形成的化合物最稳定。这一观察催生了八隅体规则。
八隅体规则
八隅体规则要求原子通过形成键以使其在价壳中有八个电子,从而获得类似于惰性气体的稳定电子构型。这可以通过共享、获得或失去电子实现。
八隅体规则的一般表示: 惰性气体构型: ns 2 np 6 其中n表示指示最外层的主量子数。
化学键的性质
根据Kossel-Lewis理论,不同类型的化学键是由于原子之间电子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离子键
Walter Kossel主要关注离子键的形成。离子键是在一个原子完全转移电子到另一个原子,形成带电离子时形成的。例如,当一个钠(Na)原子将电子转移到氯(Cl)原子时,它们形成一个钠离子(Na +
)和一个氯离子(Cl -
),从而形成氯化钠(NaCl
)。
离子键形成示例: Na (1s 2 2s 2 2p 6 3s 1 ) + Cl (1s 2 2s 2 2p 6 3s 2 3p 5 ) ➡ Na + + Cl - ➡ NaCl
这种转移导致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使它们结合在一个离子晶格中。
共价键
Gilbert N. Lewis主要讨论共价键,其中原子共享电子对以满足八隅体规则。在共价键合中,共享的电子将原子结合在一起。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氢分子(H 2
),其中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享它们的孤电子形成一个稳定的分子。
共价键形成示例: H (1s 1 ) + H (1s 1 ) ➡ H 2
对于视觉表示,考虑水分子(H 2O
),其中一个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共享电子:
[ O ]--[ H ] | [ H ]
路易斯结构
路易斯结构是显示分子原子之间的键和分子中存在的孤电子对的图示。它们是显示电子被共享或转移的位置和方式的简单方法,并且使理解化学键合更加容易。
按照以下步骤绘制路易斯结构:
- 确定分子中的价电子总数。
- 排列原子,确定中心原子(通常是电负性最小的)。
- 使用电子对在原子之间形成键,尽量调整所有原子以满足八隅体规则。
- 如果有任何电子剩余,则根据需要将其作为孤对子放在中心原子或其他地方。
- 可能需要双键或三键以获得八隅体。
示例:对于二氧化碳(CO 2
):
总价电子 = 4 (碳) + 6*2 (氧) = 16 O=C=O 氧与碳形成双键以满足八隅体。
.. O=C=O ..
八隅体规则的局限性和例外
虽然八隅体规则广泛应用,但也有一些显著的例外,其中包括:
不完全八隅体
一些元素在其价壳中少于八个电子时是稳定的。BF 3
中的硼是一个常见的例子。
BF 3 路易斯结构: F | B--F | F 硼具有六个价电子是稳定的。
扩展八隅体
第三周期及以上的元素可以扩展其价壳以拥有超过八个电子。考虑PF 5
:
PF 5 路易斯结构: F | F--P--F | FF 磷可以容纳10个价电子。
自由基
具有奇数个电子的分子具有不成对的电子,称为自由基。例如,一氧化氮(NO
):
NO 路易斯结构: .. N--O 氮具有七个价电子导致一个不成对电子。
结论
Kossel-Lewis 化学键合方法提供了关于化学键性质的重要信息。通过考虑电子的转移和共享,它为理解分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一个框架。尽管存在其局限性和例外,但八隅体规则作为预测原子如何键合的有用工具,导致具有多样性质的分子的形成。
总体而言,Kossel和Lewis的贡献标志着化学键合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建立了继续影响现代化学的基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