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级 → 元素分类与性质的周期性 → 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趋势 ↓
电子得失焓
在化学研究中,电子得失焓是讨论元素周期趋势时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向一个中性原子中添加一个电子以形成负离子时的能量变化。理解电子得失焓很重要,因为它有助于预测元素之间的反应方式,从而提供元素化学行为的信息。
什么是电子得失焓?
电子得失焓本质上是向原子添加一个电子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的多少。如果释放能量,过程是放热的,电子得失焓为负。相反,如果吸收能量,过程是吸热的,电子得失焓为正。
原子 + e - → 离子 - + 能量 (释放/能量<0) 原子 + e - + 能量 → 离子 - (吸收/能量>0)
能量变化在整个周期表上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原子大小、核电荷和原子内部的电子-电子相互作用。
影响电子得失焓的因素
1. 原子大小
原子的大小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随着原子大小的减小,电子得失焓变得更负。这是因为较小的原子具有更大的有效核电荷,可以更强地吸引额外的电子。例如,考虑卤素如氟和氯。
原子大小 & 向下箭头; → 电子得失焓 & 向上负 F > Cl > Br > I (一般趋势)
2. 核电荷
核电荷也会影响电子得失焓。更高的核电荷通常意味着对进入电子的吸引力更强,从而导致电子得失焓更为负。随着我们横跨一周期,核电荷增加,使得焓变得更为负。
周期趋势 (横向) & 右; → 核电荷 & 向上箭头; → 电子得失焓 & 更负;
3. 电子-电子排斥
当一个电子进入原子时,它会受到已经存在的电子的排斥。这些排斥可以减少释放的能量,从而使得电子得失焓变得不太负,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为正。这在具有完整填充或半填充的p或d轨道的原子中尤为普遍。
Ne, He和其他惰性气体由于稳定的电子构型通常显示出正的电子得失焓。
电子得失焓的趋势
1. 周期内的周期趋势
从左到右跨周期移动,元素通常变得更具电负性,使得电子得失焓更为负。该趋势是由于核电荷的增加和原子大小的减小,这两者共同增加了原子吸引额外电子的亲和力。
示例:在第2周期,元素的电子得失焓从Li到Cl较为负。
2. 组内的向下趋势
随着组内向下移动,电子得失焓变得不太负。这是由于原子大小的增加和遮蔽效应,其中内层电子减少了对价电子的核吸引。因此,获得电子的难度增加。
示例:对于卤素,电子得失焓从F(最负)到I(最不负)变化。
电子得失焓在周期趋势中的可视化
电子得失焓的例外
周期表中的电子得失焓的一般趋势有一些显著的例外。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氟和氯的相对电子得失焓。尽管氟比氯更小,且核电荷更高,但氟显示出较不负的电子得失焓。这是由于氟的紧密2p壳层中的电子-电子排斥更强,使得额外电子较不有利。
F < Cl 在电子得失焓方面 (反映F的大小和排斥)。
电子得失焓的应用
理解电子得失焓有助于化学家预测反应以及离子或化合物的形成。它可以帮助预测以下内容:
- 化合物中离子的稳定性。
- 元素形成富阴离子化合物的可能性。
- 元素的反应性及其参与特定反应类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倾向。
示例:卤化物的形成
电子得失焓对于理解为什么卤素如氯或溴容易形成卤化物离子特别有用。这些元素具有最负的电子得失焓,反映了它们强烈的倾向去获得电子并形成稳定的负离子(X−)。
卤素 (大 -ve 电子得失焓) → X + e - → X -
总结
综上所述,电子得失焓是理解元素化学性质和行为的重要方面。它提供了关于某些反应为何发生的重要信息,并帮助预测新形成化合物的性质。通过研究周期趋势,我们理解了化学基本原理中重要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