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级

十一年级原子的结构


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发现


介绍

原子的结构是化学中一个迷人又基础的概念。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理解它们的结构对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发现对于建立现代原子模型至关重要。本指南将讨论这些重要发现的历史和实验。

电子的发现

J.J. 汤姆森的阴极射线实验

电子的故事始于 J.J. 汤姆森,他在19世纪末使用阴极射线管进行实验。阴极射线管是一个密封的玻璃容器,内含一个高压电源,用于产生粒子束。

在他的实验中,汤姆森向真空管中的两个电极施加电压,使阴极射线从阴极发出并朝向阳极。他观察到,这些射线会被电场和磁场偏转。

实验的重要性

阴极射线的偏转表明它们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汤姆森将其命名为电子。他测量了粒子的电荷与质量比,得出这些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表明原子由更小的亚原子粒子组成。

Tube: [--------] Cathode (-) Rays -> [--------] Anode (+)
        电子发射并被场偏转 
    

汤姆森的原子模型

根据他的发现,汤姆森提出了“葡萄干布丁”模型。在该模型中,原子被视为一个带正电的球体,其中嵌有带负电的电子,如同布丁中的葡萄干。

电子(负电) 带正电的“布丁”

质子的发现

欧内斯特·卢瑟福的金箔实验

汤姆森的前学生欧内斯特·卢瑟福于1909年进行了金箔实验。他和他的团队通过非常薄的金箔射出一束α粒子。

α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中发射出的带正电的粒子。在观察这些粒子的偏转时,卢瑟福做了一些重要的观察。

意想不到的结果

尽管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直行,但其中一些偏转了大角度,甚至有些反弹回来。这是意外的,因为根据葡萄干布丁模型,这种大偏转不应该发生。

卢瑟福的原子模型

卢瑟福推断,原子必须有一个小而密的带正电的核心,它排斥α粒子。他提出电子围绕这个核心运行,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行一样。

电子(负电) 核心(正电)

中子的发现

詹姆斯·查德威克的实验

另一种亚原子粒子——中子的存在,直到1932年才由詹姆斯·查德威克证实。查德威克进行了实验,研究α粒子与铍的相互作用。

当铍被α粒子轰击时,它产生了一种穿透力极强的辐射,该辐射不受电场或磁场的偏转,表明它不带电荷。

辨认中子

查德威克断定,这种辐射由质量与质子大致相等但没有任何电荷的粒子组成。他将这些粒子命名为中子。

中子由于不带电荷,在核的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并解释了为什么一种元素的同位素具有不同的质量数。

中子(中性) 质子(正电) 电子(负电)

现代原子模型

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发现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在现代原子模型中,原子的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在核周围的定义能级中占据空间。

电子的作用

电子负责元素的化学性质。一个原子中电子的排列决定了原子如何与其他原子相互作用,形成分子和化合物。

 例如:H 2 O - 水分子由氧(O)和氢(H)原子的化学相互作用形成。

质子和中子的作用

质子决定元素的性质。例如,所有核中有一个质子的原子都是氢原子。另一方面,中子对原子的质量有贡献,并影响核的稳定性。

元素:氢(H)
质子:1
中子:0
电子:1
,
元素:碳(C)
质子:6
中子:6
电子:6
    

总体稳定性与同位素

中子对于大多数原子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具有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被称为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由于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

 例如:碳-12、碳-13和碳-14是同位素,分别具有6、7和8个中子。

结论

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原子结构的理解。这些粒子构成了原子的基础,影响化学反应和核现象。对原子结构的牢固理解是化学及诸多科学领域研究的基础,帮助我们解释物质为何如此行为。


十一年级 → 2.1


U
username
0%
完成于 十一年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