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学
立体化学是化学中一个重要而迷人的分支,研究分子内原子的三维排列。它研究这些排列如何影响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为了解分子在生物系统和合成过程中的行为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
立体化学的核心在于原子的空间排列。理解立体化学始于理解异构现象。异构体是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或原子排列不同的分子。具体而言,立体化学研究立体异构体,它们仅在空间排列上不同。
立体异构体的类型
立体异构体可分为两类:
- 对映体:这些是彼此的非重叠镜像。日常的类比可以是一个人的左手和右手之间的关系。即使它们互为反射,也无法完美对齐或重叠。
- 非对映体:这些不是镜像,通常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包括任何不视为对映体的立体配对。
到右手
立体化学的核心是手性概念。一个分子被认为是手性的,如果它有一个不可重叠的镜像。这类分子缺少内在的对称面。
有机分子中的手性
手性主要来自于手性中心的存在,通常是一个与四个不同基团相连的碳原子。分子的空间排列影响它们如何与其他手性实体反应和相互作用,在药物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对映体可能具有治疗作用,而另一个可能有害。
C*HXYR
在上述例子中,碳(*)作为手性中心,与四个不同的基团X、Y、R和H相连。这种构型导致两种不可重叠的形式,通常产生对映体。
手性的可视化
上述图代表了左手和右手对映体。注意它们如何互为镜像,但无法完全对齐或重叠。
指定配置:R/S系统
为了表达手性中心的绝对构型,有机化学家采用R/S命名系统。该方法根据连接到手性中心的取代基的原子序数分配优先级。
- 按原子序数递减排列取代基;原子序数较高的优先。
- 将分子置于最低优先级的基团远离的方向(通常在背面)。
- 如果顺序顺时针,则配置为R(rectus);如果逆时针,则为S(sinister)。
顺反异构现象
顺反异构现象是立体化学的另一个方面,主要与双键或环相关,在这种情况下旋转受到限制。
炔烃中的顺反异构
以一个简单的烯烃为例:
CH3CH=CHCH3
在此处,围绕双键的排列如下:
- 顺:相似的基团/原子位于同一侧。
- 反:相同的基团/原子位于相对方向。
虽然这是一个简化的模型,但它强调了空间特性,对沸点、密度和生物活性等性质有显著贡献。
命名和表示
命名系统或命名惯例在立体化学中起到重要作用,确保化学交流中的清晰性和精确性。
对于复杂系统,顺–反描述符与其他立体化学描述符结合使用:
- E/Z命名法:它在双键周围有多种类型的取代基时使用。
- 通过CIP(Cahn–Ingold–Prelog)规则分配优先级。
- 如果两个碳上的最高优先级基团在同一侧,则使用Z(zusammen,在一起)。
- 如果最高优先级组在相反方向,则使用E(entgegen,相反)。
用例子进一步解释:
CH3CH=C(C6H5)CH3
应用CIP规则确定苯基(C6H5)由于较高的原子序数或多重键的考虑是否优先于其他基团。
生物分子中的立体化学
立体化学的效应在生物系统中无处不在,因为许多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核酸和激素,天生具有手性。
蛋白质和酶
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大多数氨基酸是手性,通常为L构型。氨基酸的空间构型决定蛋白质的折叠和功能。
糖
糖或碳水化合物在其结构的每个手性碳上都有明显的立体化学。例如,葡萄糖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糖,具有多个手性中心:
C6H12O6 - D-葡萄糖
D-葡萄糖的特定空间排列使其与代谢酶兼容,显示出立体化学的重要生物学意义。
药物设计中的立体化学
制药行业大大受益于对立体化学的理解。对映体可能具有非常不同的生物效应。一个经典的案例是反应停(thalidomide),最初作为镇静剂出售。一个对映体提供了治疗效果,而另一个则导致严重的畸形。
对映体纯度
在制备中确保对映体纯度或一个对映体的优势可能很重要。方法如手性色谱帮助实现这一点。
立体选择性反应
反应可以设计为特意偏向特定立体异构体的形成。与这些过程相关的术语包括:
- 立体特异性反应:反应物的立体化学决定产物的立体化学的反应。
- 立体选择性反应:在多种立体异构体可行时优先形成特定立体异构体。
此类反应的一个例子是Sharpeless环氧化反应,这是一种生产具有优良对映选择性的环氧化物的方法,兼具学术和实用意义。
结论
立体化学是一门庞大而复杂的学科,对于理解分子的性质、反应及其应用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从基础研究延伸到生物机制和制药的深度,强调了其在各个学科和行业中的重要性。掌握立体化学不仅需要理解理论框架,还需要了解其实际意义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