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九年级化学键


分子结构与几何形状 (VSEPR 理论-基础)


理解分子结构和几何形状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分子的几何形状决定了许多性质,如极性、反应性、物态、颜色、磁性、生物活性等。为了预测分子的形状,我们依赖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VSEPR 理论)。该理论有助于根据围绕中心原子的电子对尽可能分开的原则预测分子的几何形状,以最小化排斥力。

VSEPR 理论基础

VSEPR 理论基于对中心原子周围电子对的观察。这些电子对可以是参与化学键的键对,也可以是未与其他原子共享的孤对。考虑这些对可以预测任何给定分子的形状。

VSEPR 理论的关键概念

  • 围绕中心原子的电子对将尽可能远离彼此。
  • 孤电子对占据的空间大于键合对,因为孤电子对被限制在单个原子上。
  • 分子的形状由中心原子周围的键对和孤对的数量决定。

一般分子几何形状

VSEPR 理论常描述几种基本形状:

线性结构

当中心原子上有两个键对且没有孤对时,分子将呈线性结构。键角为 180 度。经典例子是二氧化碳,CO 2

        线性:
        O=C=O
    
Hey C Hey

平面三角形结构

当中心原子上有三个键对且没有孤对时,分子呈平面三角形形状。键角通常为 120°。常见的例子是三氟化硼,BF 3

B F F F

四面体结构

对于四面体结构,中心原子上有四个键对且没有孤对。这导致键角为 109.5°。一个著名的例子是甲烷,CH 4

C H H H H

折线形结构

如水分子,H 2 O呈现折线形结构。这主要是因为中心原子上有两个键对和两个孤对,导致键角约为 104.5 度。

H H Hey

发现其他一般几何形状

三角金字塔形结构

在氨的情况下,NH 3,由于氮原子周围有三个键对和一个孤对,因此结构为三角金字塔形,导致键角约为 107°。

N H H H

八面体几何形状

八面体几何形状的特征是六个键对和中心原子上没有孤对。如六氟化硫,SF 6,具此结构,键角为 90 度。

S F F F

理解孤对的效果

确定分子形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孤对的作用。孤对占据的空间比键对大,部分原因是它们仅位于一个核周围。这种额外的斥力会导致相对于没有孤对时的最优几何形状的键角减小。

示例和练习

为了加深对VSEPR和分子几何的理解,让我们看一些示例。我们将检查几个分子,确定它们的路易士结构,并根据键合和孤对的数量预测它们的几何形状。

示例 1: 四氯化碳 (CCl 4)

四氯化碳是分子,中心碳原子连接着四个氯原子。画出 CCl 4 的路易斯结构,我们看到碳原子通过四个单键满足八隅体规则。中心原子上没有孤对,它呈四面体排列,键角接近 109.5 度。

示例 2: 亚硝酸根离子 (NO 2 -)

亚硝酸根离子具有共振结构,包括两个氮氧单键和一个氮氧双键。氮有一个孤对,使分子的电子域几何形状为平面三角形,分子形构为弯曲。这是利用电子域统计预测分子形状的共振对化学的影响的一个实例。

练习 1

考虑甲醛的路易斯结构,CH 2 O 确定理想的分子几何形状以及中心原子上是否存在孤对。

        yes
         ,
          C
         ,
        H
    

解决方案:结构表明氧有两个孤对,并围绕甲醛碳形成一个平面三角簇。

结论

VSEPR理论基于电子对排斥,为预测分子几何提供了重要基础。尽管它简化了复杂的量子化学相互作用,但它在高中和本科化学中是一种有价值的工具。

记住,基本思想是电子对尝试最小化斥力,从而采用特定的预测结构或几何形状。通过熟悉由VSEPR理论确定的分子几何,您可以更好地理解分子世界!


九年级 → 5.4


U
username
0%
完成于 九年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