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七年级


空气和大气层


在对空气和大气层的探索中,我们将学习关于空气和大气层的组成、特性和重要性。我们还将理解解释空气行为的科学原理,并探讨其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什么是空气?

空气是一种无形、无味、无嗅的气体混合物,包围着我们的星球。它对地球上大多数生命形式至关重要,因为它为动物和植物提供氧气。空气主要由以下几种气体组成:

  • 氮气 (N 2) - 约占78%
  • 氧气 (O 2) - 约占21%
  • 氩气 (Ar) - 约占0.93%
  • 二氧化碳 (CO 2) - 约占0.04%
  • 剩余部分由其他微量气体和水蒸气组成
78% 氮气 21% 氧气

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

让我们深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氮气 (N 2)

氮气是空气中最丰富的气体。虽然它不像氧气那样直接支持生命的呼吸,但它在其他方面很重要。氮是DNA、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的主要成分。它也是农业行业中化肥生产的必需品,因为植物需要氮来生长。

氧气 (O 2)

氧气是大多数生物进行呼吸所必需的。在呼吸过程中,细胞使用氧气将葡萄糖转化为能量、水和二氧化碳,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呼吸。以下是这一过程的简化示意图:

C 6 H 12 O 6 + 6O 2 → 6CO 2 + 6H 2 O + 能量

二氧化碳 (CO 2)

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二氧化碳来制造葡萄糖和氧气。这个过程对植物生长和许多生态系统的生存至关重要。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6CO 2 + 6H 2 O + 光能 → C 6 H 12 O 6 + 6O 2

有趣的是,二氧化碳对植物非常重要,但人类和动物将其作为废物排出。

氩气

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化学惰性。在大气化学过程中不扮演重要角色,但在灯泡和焊接中用于提供惰性气氛。

大气层的构成

大气层由多个层次组成,每个层次都有其自身的特征。让我们了解这些层次:

  1. 对流层:这是我们生活的最低一层,延伸至地球以上约8至15公里。雨、雪、暴风雨等气象现象发生在对流层。
  2.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延伸至约50公里。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它保护我们免受太阳有害的紫外辐射。
  3. 中间层:从约50公里延伸至85公里,这一层是流星往往在进入时燃烧的地方。
  4. 热层:这一层从约85公里延伸至600公里,随着高度增加温度升高,极光现象发生在此处。
  5. 散逸层:大气层的最外层,延伸超过600公里,逐渐消失在外层空间。
大气层的层次 散逸层 热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大气的重要性

地球的大气在维持生命和提供适合生存的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气的重要角色主要有:

  • 保护免受有害辐射: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和散射太阳的紫外辐射,为生物体提供保护。
  • 气候调节:大气通过吸收太阳的热量(温室效应)来调节地球的温度。
  • 物理保护:大气的厚层会燃烧那些原本会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体。
  • 呼吸用空气:大气提供生命进程所需的气体。

人类对大气的影响

人类活动在地方和全球范围内对大气产生了显著影响。包括: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是由于进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释放所导致,这些物质可能是自然的或人为的。常见污染物包括:

  • 一氧化碳 (CO):由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嗅气体。
  • 氮氧化物 (NO x):由车辆排放产生,导致烟雾和酸雨。
  • 二氧化硫 (SO 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在电厂和工业设施中的燃烧,导致酸雨。
  • 颗粒物 (PM):能损害呼吸健康的细颗粒物。

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捕捉热量,导致全球变暖。重要的温室气体包括:

  • 二氧化碳 (CO 2):通过燃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森林砍伐和土地使用变化排放。
  • 甲烷 (CH 4):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和运输,以及牲畜和其他农业活动中排放。
  • 水蒸气:虽然是自然水循环的一部分,但全球变暖导致水蒸气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

改善空气质量的努力

为减少空气污染和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采取了许多措施和国际协议,包括:

空气清洁法

世界各国政府已实施了环保法规以限制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国际协议和协议

全球努力,如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通过为国家设定目标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

可再生能源

采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替代能源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碳排放。

空气和大气的未来

了解空气和大气对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确保未来几代人拥有健康星球至关重要。需要持续的教育和创新来解决大气变化和污染所带来的挑战。

我们详细讨论了空气和大气层的组成、作用和重要性。我们还探讨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对策。全面了解空气和大气科学对于维护空气质量和维持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


七年级 → 11


U
username
0%
完成于 七年级


评论